這標題,為什麼要由調息這件是來探討功夫的失傳呢?郭林新氣功當中,使用的是來"快速、大量"進氣的"風呼吸法",就說教"風呼吸法"這件事好了!  文字上的敘述是"吸吸-呼"或是"吸-吸-呼",沒學過的人,看了也許懂,真懂假懂都做了兩吸一呼,但是風呼吸法的持續及效能,著重在速度與頻率的節奏感,倘若一味地追求"快",往往弄得頭昏眼花、上氣不接下氣,所以在傳授這個呼吸法時,應該以"放鬆心情去感覺呼吸的強度"與"速度"為訣竅,但是每位老師的感覺多少會有差異,對感覺的描述方式又各有不同,每個人照著自己的經驗或流傳的文字、記錄去理解、在混合著自己的主觀,而令得一個簡單、單純的動作變的艱澀不自然且複雜、而化簡為繁是出於細心想要傳承的更完整,失傳則是因為太多傳承"化意為形",卻沒有深刻領會其中的意,造成了以形傳形,依樣畫葫蘆,同樣一個葫蘆,卻每個人畫的不一樣,而使其中的意逐漸失傳,最後氣功只剩下形的時候,就變成做體操了!

      調息重的是感覺,由深慢的呼吸,一面感受一面導引,就像聆聽一首歌,時而可以緩慢悠揚,時而又能熱血沸騰,調整呼吸可以調整心情、調整能量,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"學"而忘了感受,就像拿著攝影器材拍跨年煙火,拍的再美也不能夠再度呈現現場的真實感受,為了學會卻忘了體會。其實學功好比學騎腳踏車,不比背書,身體學會了就一輩子不會忘,腦袋學會的很容易忘記,而氣功、武功很多最終失傳,也就是太多文字的流傳,又太多主觀的分歧,小小的差異產生了更多的派系,開枝散葉卻找不到根了,讓人實在感慨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氣功獅 袁興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